Banner iamge

巴特尔夫:中国减贫事业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贡献

发布时间:2024-12-16
来源:
[字体: ]

12月14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摆脱贫困》《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西里尔蒙古文版译者、蒙古国汉学家、蒙古国中国历史文化研究协会会长巴特尔夫题为《中国减贫事业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贡献》的署名文章。

全文如下: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国以民为本”的理念代代相传。中国共产党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探索治国理政新理念、新举措,带领8亿贫困人口成功脱贫。我参与了《摆脱贫困》和《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西里尔蒙古文版翻译工作,深刻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深刻感受到中国携手世界各国消除贫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

《摆脱贫困》不仅记录了中国减贫工作的实践探索,也充分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哲学智慧。摆脱贫困就要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弱鸟先飞”的精神,这些都是以民为本理念的真实写照。习近平主席在领导中国扶贫工作中展现出的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彰显了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高度统一,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典范。中国理念、中国经验对蒙古国摆脱贫困、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涵盖的专题包括决胜脱贫攻坚,共享全面小康;坚持党的领导,强化组织保证;坚持精准方略,提高脱贫实效;坚持加大投入,强化资金支持;坚持社会动员,凝聚各方力量;坚持从严要求,促进真抓实干;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携手消除贫困,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阅读这些专题,可以更好认识中国的精准扶贫方略以及携手世界各国共同战胜贫困的责任担当。这些理念和经验可供其他发展中国家借鉴,是中国智慧对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贡献。

2018年,我走访了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了解中国脱贫攻坚战一线情况。凉山彝族自治州贫困面广、程度深,脱贫难度很大。政府通过省内帮扶、省外“输血”、驻村干部直播带货、深化就业技能培训等多种方式推进脱贫攻坚。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海外侨社等社会力量参与,从教育、医疗、住房、交通、产业、就业等难点入手,形成脱贫合力。既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又潜心探索长效机制,解决根本问题,防止返贫。

蒙中两国山水相连,是搬不走的好邻居。中国的发展理念和实践值得蒙古国学习和借鉴。两国携手推动构建蒙中命运共同体,将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文章作者简介

浩•巴特尔夫,蒙古籍,中国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学士、蒙古国成吉思汗大学历史学硕士,蒙古国汉学家,现任蒙古国中国历史文化研究协会会长,曾获“中蒙友好贡献奖”。

巴特尔夫先后多次在中蒙经济论坛、中蒙文化交流活动上担任同声传译。自2018年起,他与外文出版社合作,翻译了《摆脱贫困》《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西里尔蒙古文版等重要著作。

▲浩•巴特尔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