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上合丨《天津传:海晏河清看津门》(俄文版)新书首发式在天津举行
为迎接上合组织峰会在天津召开,展现天津开放包容的城市形象和历史脉络、文化特色与发展活力,8月26日,由外文出版社出版的“丝路百城传”“译介工程”丛书之《天津传:海晏河清看津门》(以下简称《天津传》)(俄文版)新书首发式在天津外国语大学举行。
▲活动现场
天津市委宣传部对外推广处处长孔卫锋,天津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周红蕾、校长李迎迎,外文出版社副总编辑丁志涛,中国外文局翻译院院长黄玉龙,《天津传》作者徐凤文,俄中“一带一路”战略研究会科技创新理事会理事长谢军出席新书发布仪式,并共同为新书揭幕。天津外国语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冯鹏主持活动。
▲孔卫锋致辞
孔卫锋在致辞中对外文出版社和天外的翻译专家学者表示崇高的敬意与衷心的感谢。他指出,上合组织峰会召开在即,《天津传》俄文版应时而出,为世界知天津、懂天津搭建了桥梁,为天津观世界、阅天下提供了窗口,将更好地助力上合组织国家之间国相交、民相亲,也会更好地向上合乃至世界宣传天津、展示天津、推广天津。
▲周红蕾致辞
周红蕾在致辞中表示,天津外国语大学始终坚持“四个服务”办学使命,发挥多语种优势,积极投身于中外文化交流互鉴的事业,为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贡献力量。《天津传》俄文版的成功发布,正是学校在文化传播领域的又一重要成果。学校将借助各类国际文化交流平台,加大对《天津传》俄文版及其他文化译著的推广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文化、天津文化。
▲李迎迎致辞
李迎迎在介绍《天津传》俄文版翻译情况时表示,翻译团队确立了“忠实”与“传神”两个基本原则,坚持“专业译者初译,外籍专家润色,沟通编辑、作者”四方协作的工作模式,努力做到历史语境与专业词汇的忠实把握,城市活力与节奏韵律的精准再现,集体记忆与感官体验的生动还原。《天津传》俄文版的推出,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一次成功实践,不仅为世界打开一扇读懂中国的“天津之窗”,更展现了立足自身文化根脉、开展国际传播的文化自信。
▲丁志涛致辞
丁志涛在致辞中表示,《天津传》俄文版的出版,将为天津走向世界、世界走近天津搭建文明互鉴、文化交流的桥梁。期待《天津传》俄文版能够成为一张生动的文化名片,伴随上合峰会的召开,引发更多国际读者对天津历史、文化和现代化建设的广泛关注与深度共鸣。外文出版社将继续发挥国际传播与人文交流主渠道作用,用融通中外的语言和叙事,向世界讲好天津故事、中国故事。
▲黄玉龙致辞
黄玉龙在致辞中指出,《天津传》俄文版是“译介工程”首批入选作品之一,标志着“四译工程”从理念走向实践、从蓝图走向现实。中国外文局翻译院将继续依托天津国际语言服务中心、“四译工程”等机制,持续深化与天外的合作,发挥各方优势,积极回应国家发展需要和行业实际需求,让中国声音、中国故事真正实现全球化表达、区域化适配、分众化触达,为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贡献力量。
▲徐凤文发言
徐凤文在发言中表示,《天津传》的创作,希望是献给这座河海之城的城市情书,希望让更多的新、老天津人能通过它更多地了解、读懂这座城市的历史演变与文化特质,通过文学化的历史在场叙事,讲述天津何以成为天津,建构对这座城市的文化与情感认同。《天津传》俄文版是对天津城市文化资源的深入挖掘和翻译传播,能让俄语区读者了解天津的历史变迁、文化传承与城市魅力,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
▲揭幕仪式
▲冯鹏主持
《天津传》是一部极具特色的城市传记,它突破了传统文史读物的书写方式,以“文字纪录片”的形式,融合宏大历史与微观叙事,既刻画历史人物的传奇,也记录普通天津人的日常生活与智慧。全书以“河海交汇、华洋杂处”为脉络,系统梳理了天津从军事卫所、漕运枢纽逐步发展为北方经济中心和中国近代化先锋的六百余年历程,生动呈现出这座城市兼容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国际的独特气质。
▲《天津传:海晏河清看津门》俄文版
外文出版社与中国外文局翻译院、天津外国语大学通力合作出版的《天津传》俄文版,是“丝路百城传”丛书的重要作品,也是中国翻译协会“译介工程”丛书首部已发布的作品。该书将亮相上合组织峰会新闻中心,成为中俄两国文化互鉴的窗口、民间交流的纽带,在中俄两国之间搭建起一座兼具文化温度与现实意义的交流桥梁,为两国关系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文化动力。今年下半年,外文出版社还将推出本书英文、阿文等其他文版,将天津的历史文脉、时代新貌与发展机遇生动呈现给更广泛的国际受众。
(现场图片:天津外国语大学党委宣传部)